“电话很软,但我们不是中国,所以我们做不到
时间:2025-10-30 10:31 作者:365bet体育

阮嘉琪文章,观察者网特朗普政府巨额投资带动,美国掀起“稀土热潮”,市场一度狂欢;但与中国成熟完整的稀缺工业体系相比,一些美国企业意识到未来的挑战比想象的更为严峻。 Noveon Magnetics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为福克斯新闻报道的截图。据美媒彭博社28日报道,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公司由斯科特·邓恩(Scott Dunn)创立。经过十年研发,将于2023年实现稀土永磁体商业销售。虽然产能有限,但该公司仍被视为美国扩大工业化关键零部件供应、削弱中国在稀土领域主导地位的“排头兵”。据报道,Novien已与通用汽车等客户签署合作协议美国和 ABB 集团(一家瑞士电气和工业自动化公司)。近期,该公司还与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收购轻稀土和重稀土,并向美国国防和商业部门提供磁铁。邓恩向美国媒体透露,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宣布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他接到了大量咨询电话。 “客户不仅要求继续按计划进行,还希望将原来的产量提高数倍。”说到这里,邓恩显得有些困扰,“有些客户的需求标准,只有中国几十年的产业积累才能达到。”言下之意很明确——我做不到。受询盘激增影响,Novion今年收到的询盘超出了其处理能力,不得不谢绝了部分业务合作。逼债n目前正在推动德克萨斯工厂将永磁体产能提高至每年2000吨的设计能力。他坦言,就整个行业而言,建成产能并不等于即时产能。在他看来,对于中国以外稀土行业的新兴参与者来说,证明自己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供应能力的压力很大:因为大多数客户希望看到“有能力吸引、确定和稳定地规划短期发展”。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28日报道称,它也注意到西方的“融资热潮”。报道称,中国的限制措施实际上促进了西方稀土行业的复苏,与美国芯片出口管制迫使中国加速追赶的效果类似。一位稀土行业顾问甚至声称中国已经“唤醒了沉睡的巨人”。但这份报告于是给西方泼了一盆冷水:且不说重建西方稀土供应链还需要时间,更何况该行业之前也经历过多次“虚假繁荣”。事实是,中国以外的稀土行业存在缺口。与美国达成长期协议并恢复正常贸易关系后,西方基础矿产买家倾向于从中国购买。总部位于纽约的投资公司Orion Resource Partners,其首席执行官Oskar Lefnovsky Lewnowski明确表示,“这不是开始的结束,而是开始的开始。”诸多数据显示,中国在稀土开采和生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行业占据了关键地位,不仅拥有全球一半的稀土储量,还控制着大部分的炼油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稀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球90%以上的稀有永磁体供应量来自中国。为应对美国一系列关税措施,中国于今年4月启动了稀有土地出口管制政策。 10月,进一步宣布扩大管制范围,并明确含有微量某些稀土元素的产品运输出境时,需要取得出口许可证。上周末,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贸易谈判,稀土问题有望提上议程。彭博社报道称,在此背景下,尽管业界普遍认为世界不会回到依赖单一稀土供应商的状态,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也日益加大对比哈拉稀土产业的支持,但西方在稀土产业上能取得多大突破、发展速度有多快仍是未知数;甚至还有不确定性稀土工厂能否按时建成,能否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关键矿产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也从理论上分析,如果美国目前规划的一批永磁体工厂顺利投产,产能可能足以抵消2028年的进口需求。不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项目按计划继续、满负荷运转。由于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这种解决方案不是一个长期解决方案。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中国因“钓鱼岛”争端对日本发布稀土出口禁令时,也引发了全球对稀土行业的关注热潮,但最终未能动摇中国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稀土产业建设周期长是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周期长。建设一个新的稀土矿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建设一个炼油厂也需要5年的时间。此外,稀土行业本身的特点也制约了西方突破的速度。一方面,稀土产业规模小于其他工业金属。高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稀土产出价值约为65亿美元,仅为铜市场规模的1/33。另一方面,稀土贸易透明度低、流动性差也制约了矿业企业应对价格波动的能力。收购重稀土是西方工业扩张的另一个主要障碍。今年4月,我国监管政策重点关注部分重稀土。这些元素用作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可以保证永磁体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世界上大部分重稀土要么来自中国,要么来自邻国缅甸的冲突地区,最终都要运到中国进行提炼。最终,客户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仍然是决定西部稀土行业发展的关键。为支持新兴产业而制定的制造商最低价格等措施的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理论上,一些客户可能愿意接受高价以避免地缘政治风险,但政府的标准和企业采购需求并不总是一致。基于以上因素,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在彭博社预测,中国凭借技术优势、控制能力和完整的供应链,将长期继续主导全球稀土市场。中方多次强调稀土具有军民两用特性,强征稀土是国际通行做法。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然而,新规出台后,美国却变得丑陋不堪。上周,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价值 85 亿美元的重要矿产协议。美国媒体宣传该协议“旨在对抗中国”。特朗普也被逗乐了,嚷嚷着要在该地区开香槟,并用相当令人震惊的语气声称,一年后,矿产资源将丰富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10月20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重大矿产协议。然而,狂欢结束后,稀土领域专家、国际贸易投资公司Ginger International Trade & Investment董事托马斯·克鲁默提出了一个灵魂问题:是美国想要开发一种可以替代稀土和基础矿产链的系统。 “为什么要用澳大利亚纳税人的钱来解决其他国家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分析师指出,高昂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使得澳大利亚稀土精炼厂的建设成本接近亚洲的五倍。为刺激稀土行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对相关项目提供补贴,如对西澳18亿澳元的ILUKA炼油厂项目提供大力支持。但这些补贴是否足以让澳大利亚的稀土产品能够与中国竞争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报道还指出,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协议后,澳大利亚部分矿业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但一些小公司仍难以获得融资。原因是投资者仍然担心无法与中国成熟而强大的地球产业竞争。 Marina 张,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关键矿物研究员ia坦言:“即使美国及其所有盟友将稀土加工作为国家项目,我想说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赶上中国。”他指出,即使美国和其他国家投入巨资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替代品,但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很远。多年来,中国在稀土领域培养了庞大的人才储备,研发网络领先于竞争对手数年。澳大利亚地缘政治学者、“地缘政治风险与战略实践”咨询公司创始人菲利普·伊万诺夫也认为,美澳关键矿产协议缺乏细节,两国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与中国竞争。他更担心中国采取“惩罚性”措施的能力,包括直接打击澳大利亚铁矿石。 “定价将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不会袖手旁观让美国和澳大利亚毁掉其目前的市场竞争地位。”伊万诺夫补充道。对于美澳危机矿产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家琨21日回应指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是市场和商业选择的结果。矿产资源大国必须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正常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来源 |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