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增速9%
国家数据元综合试验区(北京)新闻发布会7日在京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北京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北京数据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各部门、各地区共享数据超过2.9万亿条,提供数据服务55亿次。到2029年,北京数据要素将实现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数据要素将成为北京城市新优势。数据要素成为城市新优势。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发展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深化数据要素定向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被释放。北京市市政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学海表示,《实施意见》旨在解决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数据流通不畅、数据服务供给不足、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发展问题,激发市场主体福利,由各方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要素数据综合试点建设。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实现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在北京率先完成国家数据元综合实验区试点工作。到2029年,数据要素实现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成为北京新的竞争优势,有效助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北京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跨境流动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制度,加快制定出台公共数据登记、政务数据共享、数据可信空间建设、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制度,推动数据要素综合法的形成。”彭旭海说道。此外,北京还提前部署了数据基础设施。北京算力互联运营服务平台对接48家算力计算服务商,总算力积累超过6万p,覆盖北京、天津、内蒙古等跨区域资源。依托城市大数据北数院已汇聚超过8200亿条高频数据,与各部门、各地区共享超过2.9万亿条数据,提供55亿次数据服务。截至9月,北方数院现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09%。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飞启动数据跨境流动标杆应用,介绍了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进展和成果。王飞表示,今年北京将升级构建更加务实、灵活、开放的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申请机制。其中,覆盖领域采取“自主电子”双轨战略适当地区将充分利用北京“两区”政策叠加优势,探索原自贸区负面清单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即北京全市)推广应用。通过在上述领域和区域的政策拓展,所有北京有数据出口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充分享受跨区数据出口的政策优惠。此外,北京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10个典型行业领域,以医疗领域为例,围绕跨境科研合作、联合研发、多中心会诊等典型业务场景,推动跨学科数据流通的标杆应用。会同卫生、药监、科技等部门,协调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医疗行业数据安全管理、人类遗传资源数据管理等多方监管政策,编制医疗领域数据跨境流动综合指南,帮助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设备企业、研究机构实现数据规范流通和高效利用。已形成妇产医院、天坛医院等一批实践案例。 200多个优质数据集开放共享的数据要素是建设数字经济的主要基础。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力特介绍,北京增长增加值年均增速将达第一到2025年三季度,其中数字对话的主要附加值将达到10.7。为进一步盘活数据要素,加快市场化配置改革,北京人工智能数据库升级数据沙盒3.0版本,解决智能训练数据版权纠纷和维权问题。刘伟良介绍,目前,北京市推动城市数据上表规模超过15亿元,已有200多个优质数据集发布和分发,推动全市数据登记和交易快速增长。为促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重点推动体现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脑机接口、遥感卫星等高精度领域高质量数据采集和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一个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开发平台,打造数据、算力、模型、场景、安全“一站式工具箱”,培育人工智能应用产业。文/记者 张月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该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上一篇:【钛晨报】国务院发文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 下一篇:没有了
